Saturday, December 31, 2016

点亮心灯

我给我日志取名字,往往都是名不对题。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高中时读到刘墉那一篇《点一盏心灯》。突然又感动起来。于是偷来这么个题目,算是慰藉一下这一刻的心情。

2016年,貌似是从人民币首次跌破6.5开始的。然后很快世界各国股市,以及各种大宗商品都在急剧下跌。索罗斯警告说环球市场正面临危机,下次危机近在咫尺。苏格兰银行也警告投资者卖出所有的股票债券.....基本上就是sell everything. 我所在的Ravensthorpe镍矿也开始面临着关闭的压力。当时镍价已经跌到三块七八,而我们的成本还在五块钱。公司上下一片悲观气氛。我们每天都在琢磨着何时跟同事们说再见。我也试着申请了几个工作,不过每次都是一样的杳无音信。于是不再抱有幻想。将自己的前途托付给了命运。

也许是心情的原因,身体开始越来越不好,先是持续很长的感冒,后来肠胃又开始不舒服,然后是中耳炎......那段时间,我差不多把我三年来的病假都用光了。在那段时间,扭扭心情也不是很好,工作的不顺心也促使她萌生了请个大假放松一下的想法。大学的班长也问我,2016年是我们毕业十周年,要不要回国一聚。于是我便决定五月回国一次,参加毕业十年聚会,然后去欧洲一趟,满足扭扭那个游历欧洲的心愿。

三月开始,公司的员工开始自发的每周组织一次BBQ。我一般比较死板,问,BBQ总有个由头?同事们便说,如果公司关门,我们便再难聚在一起,就当每个礼拜都是最后一周,不如喝点酒,吃点肉。让自己的最后一周不那么平淡。我顿然对这些粗鲁的矿工产生了很大一份敬意。于是振作着开始继续申请工作,参加面试。。。。上下班也不再坐bus,改成了走路,当成自己锻炼的一部分。回到珀斯的时候,跟一位同行的朋友吃饭,他问我,现在想来,是不是后悔当初离开RPM?晚上回到家我想了很久,每次会有悔意,都是在不顺心的时候。人总会自欺欺人的觉得,倘若当初不做那个选择,现在会更好一些。但那不过只是个假设罢了。当初选择离开,是对当时的状态不满意。不过是时间久了,故意淡忘了那时的不顺心。所以琢磨过以后,我觉得不后悔。自己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独特人生的一部分,与其后悔,不如仰头前行。


四月初扭扭成功拿到两个月年休假,买了机票飞回重庆。三周以后,我也请到了假期,回去参加了毕业十周年的聚会。我们班总共有20个人,但是真的到场的却不到一半。大家喝着小酒,感慨着毕业十年里,各自成家过活,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也身不由己。晚上喝的叮咛大醉,互相搀扶着回到沙坪坝,跟张老师又搞了一通夜啤酒。仿佛回到大学时,那种无昼无夜high的状态。

第二天匆忙的告别了同学老师,飞去了法国。本以为五月的欧洲会春暖花开,没想到我们抵达前一天巴黎还飘了雪花。我们穿着棉衣就在塞纳河畔溜达.....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这些都在溜溜哒哒中过了一遍。我们果然不是那种制定旅行计划,并完全按照计划行走的人,今天突然要去戛纳,于是去了戛纳,明天要去石头城和红土城,于是改了计划去了那边,后来因为下雨,又从安纳西返回到里昂走了一圈。半个月的旅行,最难忘巴黎圣母院顶俯视巴黎全城,圣心大教堂里那些下跪的虔诚的教徒,吉维尼小镇的睡莲很美,夕阳下夜游塞纳河,当导游告诉我们马上要穿过爱桥,于是每对坐在一起的情侣都吻着对方。卢浮宫底下孤寂老人的小提琴声悠扬,凡尔赛后花园的雕塑让我目不转睛,安纳西,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即使是阴天的时候。我们离开了法国以后,尼斯出现货车撞人事件,巴黎也遭遇塞纳河洪水.....我们感慨着命运无常,也庆幸着上天的眷顾。

回到珀斯,继续着FIFO 2/1的生活。从同事那得到的第一个消息便是,我在欧洲high的时候,矿上的经理们其实是在为五月份公司关门大吉做着准备,但是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镍价突然暴涨,CEO于是改了主意,写了封公开信,说不准备关了。随着其他大宗商品也开始止跌回升,矿业就在经历了2015-2016的低潮以后,进入平稳的恢复阶段。工作机会开始多了起来,公司同事们一个接一个的找到新的工作,辞职走人,我也很快做了几个面试,找到了在悉尼AME的工作。扭扭在欧洲游玩过后,也重整了心情,开始面试各家银行,最后被HSBC录取,结束了她做了两年的外汇工作。

2016下半年,我们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了。当老板从非洲回来的第一天,我便把辞职信发到了他的邮箱里。一个月过后,我正式结束了我在FQM三年半的工作。去了悉尼跟AME道歉,又匆忙的从悉尼回来。在珀斯休息了个把月,拿到金矿公司BLK公司的offer,我就在离开珀斯工作三年半以后,重新回到了我熟悉的生活状态。再回头看年初那些人的预测,发现,不管是资金和人才实力雄厚的财团,还是翻云覆雨的政府,都没预料到这一年会是这么个走势,没人预料到大宗商品价格会这么疯涨。没人预料英国人真的选择脱欧,没人预料到特朗普配当上总统。在这个没人可以预料的世界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内心的笃定。我们无法掌控这个世界的发展,但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年末听电台的广播,主持人接通一个电话。居然是我们的好朋友打过去的。他说,新年愿望是希望自己能攒够钱买套房子,并成立个美满家庭。主持人问,还有别的么,难道只有这两个愿望么?朋友回答说,一年能做到这两件事情,就够了。我很是赞同,多少人都是在今夜,定下N个目标,到年末,连一半也没完成。人类总是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知识,但是人类往往都在重复着自己的错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所以,我又写了N个目标.....希望明年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不一样。祝各位也一样,过了今夜,也跟去年的自己不一样。


Sunday, November 29, 2015

Bonjour, Singapour!(No 22)

去年十一月底,为了给扭扭过生日,我们酝酿了2015年唯一一次跨国旅行。她选了新加坡。女人爱购物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她在跟我的这两年里,确实也没奢侈过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想去看看也好。那个既是她的生日,也是我们认识五周年。所以我定了她最想去的Marina Bay Sands酒店。事实证明我们还是选对了地方。

晚上坐了jetstar的飞机,抵达新加坡已是凌晨4点左右,我们在transit zone试着找酒店先休息,但是酒店都早已经预订一空。我们无奈,只能坐着大巴去了酒店,希望能碰一下运气,看是否能提前入住。我们到了酒店前台,她们说可以给我们去顶楼无边际泳池休息。要至少十点多才能入住。于是我们去了楼下赌场试一下手气。没想到我们试了几台老虎机后,居然被我们撞上了大奖。这也是我们接触赌场以来赢到的最大一笔钱。赢了以后,我们高高兴兴的跑到楼上前台,继续等待房间。因为这次小赌,我们在新加坡的第一个早上心情大好。


9点左右入住酒店,下午我们去了无边际游泳池参观了一下,没有下水。然后我们便去了酒店后面Garden by the bay. 我跟扭扭对新加坡的第一印象都是,这个城市真的是个花园,一草一木都精心修剪过,不像澳洲都是那么四散的胡乱生长。


然后紧接着我们买了票进了两个室内花园,一个叫Flower Dome, 一个叫Cloud Forest. 我们在里面待了好久,什么都不用想,把自己当成了孩子,在里面好奇的看着一花一木。抛下了顾虑,什么都不去想,这不就是旅行的治疗作用么。






到了晚上,我们回到酒店,换上浴袍,去无边际游泳池里,享受这座花园城市的夜景。我们累了一天,躺下的时候,回想,这才第一天哎,居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第二天,我跟扭扭去了Universal Studio. 这个也是她心心念念的地方。她时常抱怨说自己没去过多少地方旅游。我至少还游历过欧洲,她哪里都没去过。所以结婚以后,我都在对她说,穷其一生,也要完成她那些心心念念的地方。在里面过山车,4D电影,玩了一天,累,但是心情蛮好。晚上跟她的一个中学同学一起吃了饭。回到酒店又是深夜。我们再去了游泳池,泡了小会儿,然后回去睡觉去了。






第三天我们决定轻松城市漫步,于是从唐人街开始溜达,唐人街吃了大螃蟹,喝了大椰子。买了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晚上跟她另一个同学吃了饭。兴致一来,又在夜色下溜达到Merlin狮子那里求了点好运。最后深夜了才坐地铁回了酒店。





第四天,哈哈!扭扭shopping日。因为我们第一日早上从赌场赢了钱。基本上在新加坡一切开销都没有动用自己的银两。于是弹药充足的她开始扫街了。最后买了三个包,我买了个钱包。下午差不多的时候,从酒店取了行李,去了机场赶回程的飞机。正赶上星球大战模型展示,我们饱了一场眼福。






新加坡之旅很短,但是每天我们都好放松好开心。我们回去了以后,我心里琢磨这是不是2016年什么时候再来一次。而我扭扭旅行的欲望膨胀了起来,于是她拍板定了下一站的地方 ---欧洲。所以,法国,我们很快就来了。








Monday, December 29, 2014

一个小时的决定- Margaret River (No 21)

从国内回到珀斯已经三天了,我居然仍没有适应休假的生活。早上5点就醒来了。我睁着眼睛想着今天要做什么。突然有一个闪念,那就是去玛格丽特河看看。我就把扭扭吵醒,问她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那个地方,我们已经酝酿了三年多了,一直没去过。反正今天我们都不上班,不如去一次,2014年也少一个遗憾。”

扭扭最近很懂事,就答应了我这次任性。于是凌晨5点有了个想法,6点半就出发了。

我在澳洲的驾照不是真格考出来的,是钻了政策的空子,用中国大陆的驾照换得了香港十年驾照,然后回来澳洲 免试 换成的澳洲手动挡驾照。扭扭本来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蛮有自信,但是自从上次她把我们的Polo撞上别家车子以后,一直对开车心存抵触。所以要驱车4个小时去澳洲大陆最西南边,然后再驱车4个小时,对于我天生胆小的人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不过,我们没有后悔这次冲动。6点半出发,十点钟就到了当地INFO Center,我们买了溶洞和灯塔的套票。然后还要了几张免费地图。接下来我便跟扭扭回到车上,讨论要去什么地方。


扭扭说一定要去巧克力工厂,我便Google了那家巧克力工厂的网站,发现这个工厂跟我们去过很多次的Swan Valley的工厂是一家。于是我们就把跟Swan Valley相同的地点全部排除在外。我们最终非常形式感的把Cape Leeuwin Lighthouse作为了这次一日游的最后一站。于是整个路线便是从北边开始,一路向南。

第一“战”,我们自然选择了声誉在外的Millers Ice Cream,在TripAdvisor评价四星半。10分钟的车程,我们从INFO Centre赶到了那里。品尝了他家的冰激凌。冰激凌自然好吃,但是扭扭实在受不了他家户外那么多的苍蝇。其实这个是合情合理的。一个人出来旅游自然是看中的美景美食,不喜欢受这种飞蝇的打扰。就如同大部分国人都觉得荷兰农场里郁金香和风车是如此浪漫,到了那里才发现,你不得不享受风景的同时,呼吸着那浸满了牛羊屎尿的恶臭味道。


吃冰激凌的同时,我们也在研究下一站应该去哪里。扭扭想带一些蜂蜜回去。我们便搜索附近的蜂场,发现冰激凌店南边刚好有一家有机农场。名字叫Burnside Organic Farm。从主路上要进入他家土路上的时候,突然一群土鸡从旁边窜出来,大摇大摆的在路上啄食。完全无视我们车子的轰轰轰的声音。我们无奈的停车等着......心里抱怨着:有机农场果然有鸡。



我们到了农场的office想看看他家有什么成品可买,发现门是紧锁着的。门外一个桌子上摆着“牛油果,一袋十元”的牌子。牌子旁边摆放着几袋成熟的牛油果,和一个钱罐。游客感兴趣的就丢钱进去,提一袋子牛油果走。完全无需跟农场主人有人和交流。这个也许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上周才在广播里听到香港一运钞车丢了几捆钞票在路上,市民们都上街捡拾,然后四散。而这家农场的做法放到珀斯来,钱罐估计也会被酒鬼们偷了去。这家农场也在TripAdvisor上面评为五星,我想如若是我,我也会给他家评上5颗星。在他家买了些蜂蜜,然后溜达了一遭,因为住宿已满,我们便很快的离开了。


我们看看时间,已经是中午饭的时间了。于是再驱车向南,去了Watershed Premium Wines。我跟扭扭其实对葡萄酒所知甚少。只是觉得来了这个澳大利亚葡萄酒圣地不去个酒庄确实可惜。何况他还在宣传上说自己是最好。我总觉得,众人去选择最好的品牌,是不是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自信。比如一个排名倒数的学生,因对自己的成绩不自信,于是只得跟众人说他的学校,或者学院,或者专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排名还比较靠前。一个出身低微的暴发户对自己出身不自信,会去选择个身边人知道的最知名的车或手表来充装自己的品味。一个嫁的好妇人对自己相貌不自信,也会用包或者衣服去证明自己嫁得好......我跟扭扭也未能免俗,不得不去了这个酒庄,试了他家几种酒,拍一些照片吃一顿饭,好向别人炫耀我们也是到过MRiver喝过红酒的人。

酒庄的人对我们超级热情,问我们:

“你们是从外国过来旅游的么?”

“不是的,我在珀斯工作生活了快四年了,可惜的是今天第一次来”

“那我猜你们很快会再来的”

“是啊,也许下周,也许明年,哦,不对,就要新年了”

“新年快乐”


在酒庄吃完了饭,已经一点多了,扭扭突然见到了Busselton Jetty的一张照片,便问我可不可以去。我说可以。但是为了赶去Busselton必须要4点半完成MRiver的景点。我们还没去那些已经买了票的溶洞和灯塔呢。于是赶紧的上车奔去第一个溶洞Mammoth Cave。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溶洞,确实震撼。耳机里的讲解也很详细。而且一路上丛林里也没窜出蛇,我们都很高兴........


没想到我们在Mammoth Cave待到了那么长的时间,已经错过了预定的灯塔参观时间,于是只得电话改约到4点,然后赶车继续向南。在路上发现云层慢慢变厚,突然地就下起雨来。我们便后悔没早点过去,只是这次灯塔之旅的体验绝对不会很好。但是令我意外的是当我们抵达Cape Leeuwin Lighthouse的时候,天公还给了我们半个小时晴朗的时间。旅游体验维持在了满分的状态。Leeuwin是出自荷兰语,Cape Leeuwin是一艘荷兰帆船的名字。当我在荷兰念书的时候,实在讨厌荷兰人的傲慢。但是离开欧洲来到澳洲后,对荷兰渐渐改变了想法。新西兰是荷兰村镇命名的,塔斯马尼亚也是用荷兰船长名字命名的,这个澳洲大陆西南角印度洋和南大洋交汇之地的灯塔居然也是用荷兰帆船的名字命名。中国人喜欢纠结历史,既然历史是这样,我们就理应给荷兰空间傲慢,给中国空间反日,给香港空间占中......



完成了灯塔参观,已经五点左右,我们便放弃了Busselton Jetty的打算。开车回到珀斯已经是八点半,碰巧遇到朋友。于是一起吃饭,并约了同去Busselton Jetty的时间。

上回在香港买回一本书,叫做《一生必去的1000个地方》。我跟扭扭数了一下,已经去了20个,今天的MRiver是第21个。我们期待2015年,可以去第22个,23个,24个.......

Poco a poco se anda lejos. Little by little one travels far ----网友说这是托尔金的话,网友也说这不是托尔金的话。

Saturday, May 12, 2012

达生十年——我那大学时光



2002年,那年我十八岁!我在我们县的一所普通中学上高三。当时我的成绩很不稳定,好的时候可以考到6、7名,差的时候就只有20名左右。而我们中学只有前三名才有机会考上重点本科。所以,我从未有过考上重点大学的梦想。但是我想,至少我要足够的努力,不要辜负家人对我的希望。所以,每天晚上熄灯了以后,我还要去厕所找灯复习,早上也都是很早去教室早读,然后更同学们一起晨跑。从那时起,我的身体开始很不好,因为休息的时间大大压缩,然后营养也没有跟上,高三那年,我们一起晨跑的同学,在早上跑步的时候,突然心脏停止了跳动,十八岁的年纪,就结束了生命。所以,之后我们中学停止了晨跑。同样是高三那年吧,一个低年级的学弟精神失常,患了妄想症,开始神经兮兮的在教室给我们胡诌白扯一些理论,并且不让老师给我们上课。这个学弟后来被家长领走了。


我不清楚那个时候,我们小小年纪,为何有了如此的压力。但我总觉得这大概都是家长和老师给的吧。每个人都像被老师洗脑了一样,觉得只有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未来才有前途。只有考上大学,便才可能无忧无虑的在天堂生活。我总觉得中学就像邪教,给我们灌输了不良的种子。才导致了我们中国教育的失败。我已经不记得太多高中的细节,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这辈子都忘记不掉。就是高考前我在求学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是一个中专学生,读书时自考了大专,毕业了做基础劳动被客户家长取笑,并对她自己孩子说: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变成他这个样子。于是这个中专生开始努力的学习,最后考入了一所大学念了研究生。

这篇文章我记得如此深刻,是因为,一者,家长总会以这种反面的例子教育孩子,所以才让孩子染上了暴戾的习性,对普通民众报以鄙视。我总觉得不健康的家庭教育就像邪教,给我们灌输了错误的人生观。让我们在年轻时就走错方向。二者,我通过这个中专生考上研究生的例子找到了一些努力的动力。我知道高考只是人生的前奏,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后来,即使我付出了100%的努力,最后也只是考上了专科,通过那个专科生的激励,我从那时起的十年,都没有放松过努力。直到我坐在西澳大利亚首府珀斯的办公室里。我知道年轻人需要一个方向。我还没有成功,当然我相信那个中专生现在也未必有多成功。但是那十年的努力,足够让学弟学妹们了解,要怎样的利用好那年轻的时光,才能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终点。



2002年的9月,我拿着大专的录取通知书进入了重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那是一所专科学校,后来被重庆大学合并,取名叫重庆大学C区。那是一所比我们中学还小的地方。2002年的时候,那是一个充满了拜金和情爱的地方。已进入大学同学们开始了谈恋爱,傍大款,看A片还有打传奇之类的网络游戏。我当时腼腆不善言语,也听不太懂重庆方言,于是开始了我的自习生活。因为我知道我还有一个希望,就是参加2003年5月的专升本考试,如果考上了便可以进入重庆大学的本科班的第二年级上学。

这是一个在其他的重点大学都不曾有过的制度。十年过后我才知道,那个制度大概是为了给成绩较低的重大教职工子女提供一个就读重大的捷径。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矛盾的民族,明明是走后门也非要看起来像是走的正规途径。就像现在考公务员,只有正常的笔试考过了,才有面试走后门的途径。不幸之处在于那些吃喝玩乐的关系户子女们,专升本的笔试都未必考过,所以才有了我们这些人考上的可能。

那一年我跟我的同学们都相互没有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以至于两年后我跟同学打招呼,他们都不知道我曾是他们班上的同学。我就跟另一个同学一起自习,过了那整整一年专科的时光。突然记起2003年的五月吧。非典蔓延,我们开始封校,无法走出校园。所以我就天天在学校图书馆上图书馆的电子论坛,从那以后那个论坛变成了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后来那个论坛改名叫了民主湖。





不出所料的我在2003年的9月进入了重庆大学的A区念本科的二年级。在我拿着专升本录取通知书进入A区教务处交学费的时候,教务老师却拒绝接受我们的学费。我们几个人便都不知所措。后来有同学跟我们讲,我们需要交纳专升本的额外费用一万五千元才可以注册入读。而我们也不可以直接将这五名目的钱直接交到教务老师的手上,需要委托一些公司提交书面的捐资助学费文件才可以将这些钱变成正当名目。所以我们又要托熟人盖章,以公司的名义向学校捐助一万五千元才最终在重大注册成为了全日制学生。

作为一个高考失败者,一个专科生,或者一个稍微爱学习的专科生,是对重点大学有着无限的崇拜之情的。自从交纳了学费以后,我才发现,这里也不完美,也有内幕,也有人情。专科里的风气在这里也如此盛行。那些所谓的高考成功者们,最后再者各校园里,也在过着跟那些专科生一样的生活。我们在学校的八舍住下,那是重大当时最差的大学宿舍。我们专升本班里头十个人挤在了一个小宿舍里。楼道里全是潮湿的腐气,我们需要在厕所旁边的盥洗室里集体光屁股洗澡。从窗户里还不时爬些蜘蛛蟑螂之类。让我们觉得自己是这个校园最可怜的人。我们晚上卧谈,偶尔谈及理想,我说,我想我要去新西兰买套房子买块地,放羊!大家便沉默不语,我想,也许他们觉得那个梦太过遥远,无法触及吧!

刚转正的我,开始认识了几个同乡的朋友。他们都属于我们那个省份成绩相当突出的人,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学习。也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我跟他提起是否有必要加入学生会或者大学社团,他说你现在都大二了,何必如此幼稚。于是我便放弃了那个想法。因为我觉得比我强的人给我的建议,一般都不会对我不利。后来这个同乡大学毕业便进入了华为工作,再后来自己开办了自己的公司。

我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周围人都说上大学要多参加活动,而最后却是那些每天专注于学习的人最后才成功。我至今没找到答案。但我猜想也许是因为只有那些埋头苦读的人,才最不容易受世俗的影响,才慢慢培养起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那个同乡以及重大校友任正非的故事的影响下,我开始对商业产生兴趣,于是也开始每天在图书馆看书。开始看商业类比较简单的书,后来看哲学,看本专业研究性质的书。我大学四年,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便是我在图书馆里读过的书单。因为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我的成绩也慢慢地赶上来,最后连续地获得了重大的各种奖学金和荣誉。所以,自那以后,我开始不再计较重大教务处受钱的眼神,因为自始至终,我也是那些不公平制度的受益者。我没有资格对他们提出批评。



大学四年,我的生活特别丰富,我不停的在学院或者学校寻找自己的榜样,学习榜样,最后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读过B区的二专,备考过GRE,参加过自考,也准备过考研。我曾一直试图让自己不停的设定目标,并达成目标。最后,都目标一个接一个的以失败而告终。最后二专没有坚持下来,放弃了。自考没有坚持下来,也放弃了。GRE单词还没背完就放弃了,考研也半途而废。但我知道,那些只是辅业,我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本专业上面,因为只有取得好成绩,才能拿到奖学金,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大三暑假,我开始进入实验室,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课题工作,并领取到了从小到大第一笔薪酬。我那时才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大四上半年,看到身边优秀的同学都申请了保送研究生,于是我也参加了保研的考试,最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保送了重大的研究生。

大四那年,有些人准备考研,有些人准备工作,也有些人准备考公务员。我们几个专升本的保研学生却开始了去另外一个专科学校做起了兼职的代课讲师。自那以后,我们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也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准备我的英语6级考试。在重大的7年中,我一共考了2次4级(61.5),7次六级。直到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我的六级还没有考过,但是我却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学习。我那时无论如何都无法预见,就是那个泡图书馆的习惯,就是那个学英语的坚持,带给我6年以后现在的一切。

重大的研究生生活乏善可陈。给教授做课题,在重大网络教育学院做辅导老师,以及重大的研究生补助足以支付自己全部花费。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英语的上面。在自习室认识了同样学习英语的Joey,他当年从武汉工程大学考研被浙大拒绝,后来因缘际会才被重大补录。自入校以后就立志出国。从认识他以后,我们每天7点到教室,中午一起吃午饭,然后继续学习,直到晚上十点半回宿舍睡觉。后来他说他要报考澳洲大学博士,我说我要去加拿大,但是如果我两个都被成功录取,我会在两年后去看他。随口一句话,最后也有幸成为现实。上个月才去南澳看他。我们谈起当年自习的情景,感慨万千。终于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考过了雅思考试,并且在其后的六级考试中,也将六级拿下。我终于在重大的第六年完成了这个大学初期定下的目标。下一步我便开始了我的留学的飞跃历程。





在08年10月的时候,我刚开始考虑出国,第一个念头就是国家公派的联合培养,因为据说这种方式很简单、很简单,英语要求也不是很高。于是我联系了一个美国的老师,他很爽快的回复说,过来联合培养没有问题。

然后我跟重大导师说:对方同意录取我,过去做科研,最后拿重大的学位。导师也很鼓励我,并且跟我讲说,如果能拿到对方学位就更好了。我决定去尝试一下申请全日制的博士,成功了,我将没有遗憾!失败了也无所谓。本来也是一无所有!大不了我再次回到那种一无所有的状态!

我审视了自己的条件:很挫的雅思成绩;没有GRE;没有文章;也不会有牛教授帮我推荐。我们专业的海外关系也不多,之前也没有师兄师姐申请成功过。我发现我身上并没有那些清华北大论坛里所说的所谓“闪光点”。我发现我只是个普通人。第一个套磁的是University of Alberta的一个土木系教授。因为我所学的专业跟他的专业不太一致,他便给我如此的回复说我的专业跟他的方向不相关。一般人收到这样的回复,肯定是不再屌他了。但我当时年轻不懂事,给他家又回复了一封长长的信,告诉他我为什那么想做这方面的研究。我有多少相关背景。也许,正是这封不经事的信,改变了我的申请路线。这位University of Alberta土木系的教授将我的信又转交给了矿业系的一位很知名的教授。而这位教授当时已经跳槽到了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做了土木全职的教授。他便发信问我是否对他的课题感兴趣。我想每个人在被第一次反套的时候,都会兴奋不已。这就像一个相貌平平的男生突然被一个天仙一样的MM看上。不由得会让这个男孩心潮澎湃。为她去死都可以!但是这件事对我来说只算做美丽的误会。因为UBC的雅思要求是7分,单项不低于6.5。事实也是如此。当他发现我的条件并不优越的时候,他便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后再也不理我了。


我们经常看电影。那上面总是说我们要相信奇迹,我们要执著。我一直都不信的。所以我也一直都不执著。无论在感情上、学习上还是其他方面。我感觉我走错了,便放弃,然后开始重新来过。我现在可以坦然的放弃,跟别人一样,继续在重大没有烦恼的把研究生读完,然后工作。可是,我怎么忍心放弃我自己设定的梦想?!那年的圣诞节,我给UBC的教授写了一封很有诚意的祝愿信,并向他表示我一定会再考一次IELTS。希望能过去做他的学生......依然......是.......杳无音信!

但是我总是愿意相信:他会注意到在遥远的中国有我这么一个年轻人,在被他拒绝过以后,还会想着给他送上祝愿,还是那么固执的希望去做他的学生!





于是又报了一次雅思。希望能够考够雅思。我用了不到两个月准备,最后的分数如下:
“totally 6.5, with at least 6 on each band”

仍然没有达到UBC的要求。但是毕竟我是尽力了。于是礼貌性的给UBC的教授发了一封信,告诉他我尽力了。但是我肯定能做的更好,只是我需要个机会。我永远忘不了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因为那对于我来说绝对算作一个奇迹。他立即给我回信告诉我,赶紧寄材料。他考虑给我破格录取。

后来没多久,我又拿到了欧盟的伊拉斯穆斯全额奖学金,并且选择了欧洲。我不觉得拿到几个offer拿到多少钱,会是多么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每个人也都该清楚以后的几年会有怎样的风险和打击。在异国他乡的那种寂寞和无助,以及四年以后不确定的未来,都使我们没有理由洋洋得意。

2009年6月,是我那年最开心的,也是最珍贵的一段时光。那段时间我跟我们几个大学专升本的同学都见了面,吃了饭,唱了歌。几个大老爷们哭了。因为我们本以为可以在重庆待更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现在都要各奔东西。有个哥们拿到了浙江大学的博士录取,另一个拿到了国家安监总局下面一个机构的录用Offer,还有班长买了自己爱的小屋并成为了重庆的女婿。上铺的哥们继续做他关于三峡库区的研究。山东几个兄弟有人结婚了,有人已经开始抚养下一代,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工作上越做越顺......就在那年夏天,我去了Joey浙江老家,去了乌镇也逛了杭州西湖。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去了浙江大学,那所他努力报考却没被录取的学校。但是他没有遗憾,因为他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被澳洲阿德莱德大学CSC奖学金录取:最终一个高考失利者和一个考研失利者通过在那个个八教自习室和旁边的寅初亭学习英语,最终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也就在那年夏天,我认识了一位重大大二的学妹,后来我们经过了两年的网恋,最终在澳洲团聚并快乐的生活着。





如果说在重大七年,我读过万卷书,那么在欧洲念书以后,我开始了行万里路。整个夏天,我都在为了9月那班飞机而疲于奔命,买箱子,准备行李,签证,换欧元......最后顺利抵达芬兰赫尔辛基就读于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在芬兰的第一个月,我的课程进行的十分不好。我虽然花了十多年去学习英语,但是当真的处于英文的环境,我又像回到了婴儿时代。不光是我,所有的外国留学生都回到了婴儿时代。也许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睡觉,所以我在芬兰那段时间最多的就是睡觉:我在公交车上,课堂上,厨房里,酒吧里......我在任何地方都能睡的很香甜。其他同学却都精力充沛的东奔西走。当然东奔西走也是我们项目安排的一部分:我们去爱沙尼亚的塔林,又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坐船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北上到了乌普萨拉,然后又回到芬兰境内,从北向南走完芬兰的旅程。

后来我又去了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念书,在德国的冬天过得很辛苦。记得那年圣诞节冒着风雪在德国的车站过了两个晚上。一个人背着背包,提着箱子总在那里看着漫天大雪。欧洲的大雪致使交通中断,甚至造成了将近90人冻死。当然90人死亡在国内的矿难事故中并不鲜见,但是在欧洲这件事情却成了头版头条。圣诞夜,我一个人在巴塞罗那的旅馆里喝了半瓶威士忌。新年夜我在荷兰Delft跟慧广还有两个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在一起搞了个Party。我们尽量的不去谈想家的事情。所以那两天我们很愉快。之后我又离开荷兰回到Aachen,依然是雪夜。又从Aachen去了Dusselforf,还是雪夜。那天晚上我梦到在家里吃饭,大家谈心,开玩笑,我在睡梦中笑出声来,醒来以后就没再睡着,我想家了!我曾一直信誓旦旦的说好男志在四方,不想家,不想家,但是我却低估了思乡的力量。

之后转去英国艾克赛特大学攻读硕士,在伦敦去了力拓公司,去了蒙特利尔银行,Scott Wilson Group还有伦敦金属交易所。后来我们还踏着月光去了帝国理工学院。当我站在他们教学楼门口,望着实验室里面那些仪器,我就有开始幻想自己一定要在未来某段时间,在这个地方生活一下。记得《从无家可归到哈佛》中那个女孩子,第一次站在哈佛的校园,她没有像别人一样忙于拍照留念,而只是在那里摸着古树,看着那些学子,想着自己未来也要像他们一样!那是梦想,但是梦想也许只有在未能实现的时候才更有吸引力。我有时很矛盾,需要梦想支撑着自己去努力,又担心自己会在实现的那一刻开始——失望。这也许就是那个哈佛女孩后来放弃哈佛,转去哥伦比亚大学的缘由吧。

艾克赛特大学今年在英国排名第十一。《哈利波特》作者JK Rowling就毕业于这所学校。我们上课的地方是艾克赛特大学的一个分校区。风景好美。但是更让我们开心的是这里的宿舍比我们之前的德国和芬兰的住宿条件都要好很多。教授也好热心,校园的学习气氛更是浓厚。一进到图书馆,都是三五成群的在讨论小组作业或者做自己的project。而芬兰名校TKK学校里,好多学生却在用着超一流的网路玩facebook游戏。对于我来讲,我更喜欢英国这个氛围。在国内好多人都很鄙视英国水水的硕士文凭,但是如果你真的来到这边,在这样的学校念过一段时间以后,都不会再有那种想法了。




欧盟的项目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一个样个月的实习项目。于是我在2010年春天开始寻找实习。开始我申请了一家位于伦敦的投资银行。我当时并未对这个机会抱有任何的希望。但我总愿意尝试,我知道我从小便一无所有,尝试一下,成功了便是幸运,失败了也不再有遗憾。于是我讲跟经济和投资相关的课程讲义熟读了多遍,又加上自己当年在重大图书馆里阅读商业和投资书籍的底子,最后我跟班上成绩第一名的澳洲学生一起被伦敦的蒙特利尔银行实习生项目录取。

后来我从伦敦暑假回国,在南京一家瑞典的外企实习,这个机会也纯属偶然。那个公司的经理跟我是一个专业,他是一位美籍华人。他之所以录取我,完全是从我身上看到了他当年的影子。在南京的那段时间,我一有空便去南京市图书馆读书,我总觉得图书馆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没人逼你阅读,没人干扰你学习。最后实习结束,总经理和项目经理都给我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觉得我跟其他留学生不同,我技术学的很好,但是完全没有海外名校学生回国后的那种张狂。他们不知道,在我心里,我还是当年那个专科学生,我只能踏踏实实的做事,没有任何资格张狂。

在南京实习结束以后我去了厦门,拜访另外一家公司,几天以后我北上去了上海,又转去了了北京。在北京面试了两家公司。一家是外资投资银行,一家是中国大型央企。当我在面试结束,从华茂中心下来,看到底楼那些奢侈品的商店里摆置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终于对自己有了信心,我仿佛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在这种地方上班,拿着高薪并坐在北京的高档办公楼里欣赏风景,那是我家人亲戚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跟我描述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我最终还是从梦想转到了现实。我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受到了这家投行的拒信,最终去了那家中国央企上班。在北京住宿昂贵,我自大三开始便没有问过家里要钱,留学也是拿到奖学金才出国。我无论如何不能拉下脸面向家里张口要钱。于是我住在了北京一家地下室的招待所里,每天住宿费15块钱。那是一个比当年重大八舍更差劲的地方。被子潮湿,晚上也不方便洗澡。在那里住的人们,都是抱着一颗成功的梦想在北京漂泊的外地人。我当时心里说不出的踏实,我脱下了重点大学硕士的外衣,摘下了海龟留学生的帽子,跟我的那些同胞住在一起。为了自己的未来,在那个闷热潮湿的地下室里,过了一个晚上又一个晚上。

我走在街上,无暇想到自己的衣着,只专心的去观察这个地方,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向往这个被称为帝都的地方。一位学长对我讲说,在北京可以有很多的机会。我于是开始检索我所认识的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北京的机会。后来发现最后那些所谓的事业都抵不过一套房子,后来知道一套房子都这么难,还去谈什么事业。于是放弃事业。再后来发现房价飙升,拥有北京的房子的希望渺茫,只得离开帝都,回到老家。一两年后用父母的银两换得了一套房子,一个家庭。之后就是满足的过了一辈子。一辈子就靠着一套房子寻得自我安慰,完全不记得当年在北京寻梦时的那最初的梦想。

跟我一起实习的有一个是清华的女硕士生还有一个北航的硕士。但是令领导不能理解的是,我是我们三人中姿态摆的最低的一个,我甘愿给领导跑腿买东西,熬夜的整理文件,做很多文案并跟二级单位耐心沟通。最后在我们实习结束以后,我是唯一那个收到公司正式工作邀请的实习生。我在这几段短期的工作经历里面逐渐地成长起来,我知道在专心工作的同时,要学会跟人沟通,要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想人之所想,最后才能成功。我在欧洲的两年学习,学到的东西完全没有在那年暑假学到的东西来的实在。也从那时候起,我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想法。



未完待续..........

Sunday, May 15, 2011

去美国!读博士!

实习报告终于写完了,也没修改,直接迫不及待的交上去了。接下来是修改论文,洗衣机洗衣服的声音很大,我也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所以突然想到好久没有写日志了,便开始码字。我想先说说读博士还是读硕士的问题。这个因为CAMES很多人都在问我,读不读博士,读博士好还是硕士毕业工作好。我选择了硕士以后就工作了。因为我一直把科研相当比较神圣。如果不能塌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那就把位子让出来,让那些这正喜欢科研的人来做创造知识的事情。我的能力一般,但是应用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能力,我自认为还是有的。于是,我放弃了博士的申请,即使我已经得到了2个博士全奖的口头offer。

立强跟我说了几次,说中国人重视学历,有个博士的头衔是很拉风的。几次劝我一次读完博士。我倒是承认中国人很看重博士这个头衔。因为大多数国人甚至不能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博士在老百姓眼里是精英的代名词。但是我想,当初我都放弃了博士,再去读了硕士,现在再返回去读博士,好时候错过去了,我还能搞出什么成就。我的心已经浮躁了。每天工作的时候,只要开了QQ或者人人,就走神,而且一走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原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读博,现在清楚的确定了我不适合。所以,不强求了。不去读博士,也好在心里有对那个学位的一点小小的敬畏。不至于真的读了以后再去讲科研的坏话。

在民主湖上跟人提到读硕士还是读博士的问题。那些在美国读书的人,好些个都瞧不起我这个游学的硕士,对我讲我应该去读个博士,出国就是为了做科研,读博士。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我很佩服他们的信念。但是我还是觉得他说的有那么一点点的夸张。他们在美国的那些年,估计也没交几个美国朋友,全是跟博士圈里那些国人打交道了。所以,他们读博的信念一致时可以理解。

我认识一个在牛津读博士的女生。当时拿到了洛桑理工的全奖,不过最后还是自费在牛津念博士。因为这样拿到学位回家拉风。为了回家以后拉风,在英国拼命的干,现在也快毕业了。没有抱怨,没有在乎过钱。也没有喜欢和享受科研。反正人家是快要毕业了。我还认识个北京大学过来的女生,跟我一样读的游学硕士。她当初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全奖读考古,她不喜欢那个考古专业,所以放弃了哈佛,来了欧洲。到现在她都没后悔,因为不能为了钱而牺牲自己的志趣。

现在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重大的那些校友们,当初作出选择去美国的决定的时候,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到底是因为那个两万多的奖学金,还是因为那里的科研技术好,研究方向好,或者回家拉风。他们大概会说是首先最重要的是研究兴趣,其次是那个奖学金。但是他们一定不能否认,很大一部分出国念博士的人,都是因为哪个学校给钱才去哪里。如果密苏里给全奖,宾州给自费。估计也没几个SB会去读个宾州大学的自费博士。所以,我的理解是读博的目的也还是那个钱,大家都是为了钱,如果读硕士毕业以后可以赚更多钱了,何必还去苦读赚那点助研经费呢?

韩寒说:“每个人都说物质不重要,我觉得物质很重要”。我很认同他的话,八零后的年轻人那个不是为着那套房子打拼啊。知识分子要活的有尊严,就需要有点钱。设想N年以后,你发现你们班同学都是开着宝马奔驰去开同学会像大家炫富,而你作为当年年级第一名的高材生,却开车奥拓去的。别人不说什么,你自己也会心里难受的。所以,我奉劝那些准备读博士的孩子们,如果你能接受,N年以后同学会上,你将是你们班物质水平比较低的那一批人之一,那么,你就是真的爱好科研了。努力的去读,你以后一定是某个大学最年轻的长江学者或者院士。但是你想着读完博士也像别人一样赚大钱,创业,对不起!好时候过去了。


第二个问题我想说说在国外怎么生活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我是个游学硕士,见识浅薄。但是很多国人也都接受这么一种说法。出国了都得是扎堆跟自己人在一起。所以大多数人在国外读了四五年的博士,也没接触多少真正的社区里的西方文化。这个跟民国时期的留学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一个大学就有限的几个华人,所以,中国人不得不去跟外国的同学或者老师交流。现在情况不同了,你即使在美国加拿大,只说汉语照样可以生活的很好。所以,很多人都不太爱接触外国人了。觉得没有文化认同感。这样的不好的一点在于,你失去了异国文化交流中迸发出的灵感,和自我改进的机会。即使留在国外生活,也没办法融入那个社区。在那个社区或者公司里,你永远都是个不太爱说话的怪怪的中国人。

当然,可以确定的是,等你回国了。你也是个不太爱说话的怪怪的海归。总是怪怪的。出国这些年,多跟人交流,一定比跟机器和设备交流能学到更多。所以,真心希望即将出国的弟弟妹妹们,出去了,融入到那个社区,多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这样可以让你学到更多。思考问题更全面,而不至于偏激。另外一个是,在国外多读书,什么书都要读,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公交,火车,等飞机,蹲马桶,睡觉前,都读点书,这样四五年下来,也还是可以读不少说的。这样跟别人交谈起来,别人也会认为你是个有文化的人,未来的博士们应该除了做研究,还应该是个有文化的人。

最后扯点别的。我最近听到一首Maddi Jane翻唱的《Price Tag》,觉得很好听,于是翻来覆去的听,慢慢就觉得很怪。于是Google了一下,发现了原唱。听了Jessie J的原唱,我才知道了问题出在何处。原来,这首歌并不适合一个12岁的Maddi Jane唱。因为每个人在十几岁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总是弄点钱买个玩具,买个好吃的,穿光鲜的衣服.....所以,一个12岁的女孩根本没办法唱出“钱并不能买来幸福”这类的歌词。只有到你到了中年,经历了人生起伏以后才发现,生命的价值,幸福的定义和钱的功用。

大多中国人失去了信仰(如果“钱”不算作信仰的话)。我总相信还是有些人心里装着信仰的。我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认识个清华的高材生。我问她,你相信共产主义么?她说相信。之后,过了几个月便听说她准备考GRE,去美国了。当然,美国人是不相信共产主义的。她也许会在那里传播她的共产主义理想吧。祝她好运。也祝各位在美国的朋友好运。

Saturday, April 2, 2011

轻微强迫症

小师妹跟我说跟我说要在重大读博士,我就啰啰嗦嗦的劝她出国读,她不想出国,不想离开家人太久,我还是语重心长不厌其烦的劝她出国.....后来她出国了,我很高兴!熊猫跟我说她要读二专,我又以一个学长的身份劝她,不要读二专,那样很浪费时间,不能专心本专业学习,二专的文凭也没什么用之类的话,我婆婆妈妈的不停地说......最后她还是读了.....我很生气。有一个陌生的朋友通过不知道什么渠道找到我,说自己拿到一个英国的全奖,跟一个日本的全奖,问我选哪一个好。我分析以后,强烈建议他选英国的,然后唾沫星子飞溅的阐述我的理由,不管他是不是闲太晚了或者困了........


我想我可能真的会有一点强迫症吧!总想强加自己的意志在别人身上。发现别人走错了,总是不顾一切的劝他们走我认为“正确”的路。这种霸道的做法,在中国应该并不少见吧。前辈们总想把自己的成就和阅历秀给别人,认为自己的观点会更有建设性。中小学的小孩子在家里过周末或者节假日,总想着的是怎么好好玩玩,但是家长们却强逼着他们看书学习或者上辅导班;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家长往往替孩子选好了学校和专业;大学的时候,家长们替孩子把关男/女朋友,毕业了以后,家长们替孩子把关工作机会。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安排是最合理的。替晚辈们安排的一切才是最适合的。


我今天跑步的时候才猛地发现,当我年龄大一点了,自己也走上了那条小时候很抵触的“家长”们的行径。用自己的意志去强迫别人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如果晚辈不走自己设计的那条路,自己便寝食难安或者独生闷气。然后无论别人怎么解释他的路其实也好,我还是倔强的,偏激的坚持自己的主意。认为,别人幼稚,自己成熟。现在突然回过神来,自己患上了强迫症。无法用宽容和健康的的心态,看待所有的人和事。如果以后我有了自己孩子,他喜欢A,我会倔强的强迫他去喜欢B,他肯定不同意我的看法,于是我们两个吵架,然后很可能我自己孩子从此会离家出走,以后再也不回来。


我现在发现,我如果不加以改正的话,以后的家庭和事业肯定会不幸福。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纠正我的错误。当你问我,是买这件白色衣服,还是紫色衣服。我要学着说:这两个都挺适合你的。你自己觉得那个更好?当你问是出国还是读研呢?我会学着回答,这两条路都很好,哪条路走下去,都能成功,只要你坚持就好!当你问我是否该读二专呢,我会学会给你分析,读的话,好处是XX,坏处是XX;不读的话,好处是XX,坏处是XX,但是最后的主意要由你自己来拿。


总之,立字句为证,我会改掉轻微的强迫症,学会谦逊待人,才不会慢慢的被越来越多的人讨厌。

免费秀善良

在中国古代,只有一个人会大肆铺张的为苍生祈福,那个人就是皇帝。他祈福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苍生的死活,而只是为了向官员秀一下自己的合法性。这个共和国的领导偶然的在广场上默哀一样,也不过是向臣民秀一下合法性罢了。 在英国的大学里,一听到英联邦国家发生了苦难,诸如地震或者洪水之类,他们往往会举办一个祷告会,大家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祈祷一下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以及那些受难的群众平安。但是人家首先是相信耶稣基督的,虽然未必真信,但是自小都被告知有个超自然的活物会保佑他。

中国人大多往往是不相信宗教或者神的。偶尔的相信一下,也不过是为了考前抱佛脚,达到短期功利的目的。当然我不否认中国还是有一部分人是相信宗教和神的,但开始相信,动机往往是对自己和家人有好处,而且必须还是不花钱的。要他们花费巨资去相信个上帝,他们估计不会肯。

肯花钱去寺院或教堂,再花费一点香火钱,你跪在了那里,首先想到的是你自己的事情,然后是你的家人,朋友都很少提及,何况是日本人。而只有在不花钱的情况下,才会愿意在QQ,人人或者新浪微博上写一个诸如“祈福日本”之类的话。当然,写下文字前的起因肯定是见识了灾难的恐怖,但是写下的目的无非只剩下两个:第一是不用花钱,第二个是可以向自己的朋友展示下自己的善良。从一件毫无意义的举动获得了心理满足感,错觉的认为自己为别人做了很多事,当然还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光中国人如此,整个第三世界的穆斯林也往往这样,但是好处是他们有每天好几次的祷告,他们可能真的会在某一次的祈祷中,在为了自己和家人祈祷完后,会顺便带上一下日本人。

如果真的呼吁大家去泰山上烧香祈祷日本和云南平安,大家是不会肯的!一来没有时间,二来太贵了!三来,他们根本就不信泰山姥姥。再劝他们把烧香的钱省下来捐给日本人的时候,身上又往往也是没有带零钱的时候。从这里看,日本人过去给第三世界国家的那些援助和贷款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到。当然,在我看来还是有一定效用的。不然的话,估计今天在日本发生9级地震的时候,第三世界国家的第一反应会是笑嘻嘻的幸灾乐祸,跟当年美国911时发生的情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