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5, 2011

去美国!读博士!

实习报告终于写完了,也没修改,直接迫不及待的交上去了。接下来是修改论文,洗衣机洗衣服的声音很大,我也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所以突然想到好久没有写日志了,便开始码字。我想先说说读博士还是读硕士的问题。这个因为CAMES很多人都在问我,读不读博士,读博士好还是硕士毕业工作好。我选择了硕士以后就工作了。因为我一直把科研相当比较神圣。如果不能塌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那就把位子让出来,让那些这正喜欢科研的人来做创造知识的事情。我的能力一般,但是应用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能力,我自认为还是有的。于是,我放弃了博士的申请,即使我已经得到了2个博士全奖的口头offer。

立强跟我说了几次,说中国人重视学历,有个博士的头衔是很拉风的。几次劝我一次读完博士。我倒是承认中国人很看重博士这个头衔。因为大多数国人甚至不能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博士在老百姓眼里是精英的代名词。但是我想,当初我都放弃了博士,再去读了硕士,现在再返回去读博士,好时候错过去了,我还能搞出什么成就。我的心已经浮躁了。每天工作的时候,只要开了QQ或者人人,就走神,而且一走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原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读博,现在清楚的确定了我不适合。所以,不强求了。不去读博士,也好在心里有对那个学位的一点小小的敬畏。不至于真的读了以后再去讲科研的坏话。

在民主湖上跟人提到读硕士还是读博士的问题。那些在美国读书的人,好些个都瞧不起我这个游学的硕士,对我讲我应该去读个博士,出国就是为了做科研,读博士。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我很佩服他们的信念。但是我还是觉得他说的有那么一点点的夸张。他们在美国的那些年,估计也没交几个美国朋友,全是跟博士圈里那些国人打交道了。所以,他们读博的信念一致时可以理解。

我认识一个在牛津读博士的女生。当时拿到了洛桑理工的全奖,不过最后还是自费在牛津念博士。因为这样拿到学位回家拉风。为了回家以后拉风,在英国拼命的干,现在也快毕业了。没有抱怨,没有在乎过钱。也没有喜欢和享受科研。反正人家是快要毕业了。我还认识个北京大学过来的女生,跟我一样读的游学硕士。她当初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全奖读考古,她不喜欢那个考古专业,所以放弃了哈佛,来了欧洲。到现在她都没后悔,因为不能为了钱而牺牲自己的志趣。

现在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重大的那些校友们,当初作出选择去美国的决定的时候,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到底是因为那个两万多的奖学金,还是因为那里的科研技术好,研究方向好,或者回家拉风。他们大概会说是首先最重要的是研究兴趣,其次是那个奖学金。但是他们一定不能否认,很大一部分出国念博士的人,都是因为哪个学校给钱才去哪里。如果密苏里给全奖,宾州给自费。估计也没几个SB会去读个宾州大学的自费博士。所以,我的理解是读博的目的也还是那个钱,大家都是为了钱,如果读硕士毕业以后可以赚更多钱了,何必还去苦读赚那点助研经费呢?

韩寒说:“每个人都说物质不重要,我觉得物质很重要”。我很认同他的话,八零后的年轻人那个不是为着那套房子打拼啊。知识分子要活的有尊严,就需要有点钱。设想N年以后,你发现你们班同学都是开着宝马奔驰去开同学会像大家炫富,而你作为当年年级第一名的高材生,却开车奥拓去的。别人不说什么,你自己也会心里难受的。所以,我奉劝那些准备读博士的孩子们,如果你能接受,N年以后同学会上,你将是你们班物质水平比较低的那一批人之一,那么,你就是真的爱好科研了。努力的去读,你以后一定是某个大学最年轻的长江学者或者院士。但是你想着读完博士也像别人一样赚大钱,创业,对不起!好时候过去了。


第二个问题我想说说在国外怎么生活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我是个游学硕士,见识浅薄。但是很多国人也都接受这么一种说法。出国了都得是扎堆跟自己人在一起。所以大多数人在国外读了四五年的博士,也没接触多少真正的社区里的西方文化。这个跟民国时期的留学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一个大学就有限的几个华人,所以,中国人不得不去跟外国的同学或者老师交流。现在情况不同了,你即使在美国加拿大,只说汉语照样可以生活的很好。所以,很多人都不太爱接触外国人了。觉得没有文化认同感。这样的不好的一点在于,你失去了异国文化交流中迸发出的灵感,和自我改进的机会。即使留在国外生活,也没办法融入那个社区。在那个社区或者公司里,你永远都是个不太爱说话的怪怪的中国人。

当然,可以确定的是,等你回国了。你也是个不太爱说话的怪怪的海归。总是怪怪的。出国这些年,多跟人交流,一定比跟机器和设备交流能学到更多。所以,真心希望即将出国的弟弟妹妹们,出去了,融入到那个社区,多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这样可以让你学到更多。思考问题更全面,而不至于偏激。另外一个是,在国外多读书,什么书都要读,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公交,火车,等飞机,蹲马桶,睡觉前,都读点书,这样四五年下来,也还是可以读不少说的。这样跟别人交谈起来,别人也会认为你是个有文化的人,未来的博士们应该除了做研究,还应该是个有文化的人。

最后扯点别的。我最近听到一首Maddi Jane翻唱的《Price Tag》,觉得很好听,于是翻来覆去的听,慢慢就觉得很怪。于是Google了一下,发现了原唱。听了Jessie J的原唱,我才知道了问题出在何处。原来,这首歌并不适合一个12岁的Maddi Jane唱。因为每个人在十几岁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总是弄点钱买个玩具,买个好吃的,穿光鲜的衣服.....所以,一个12岁的女孩根本没办法唱出“钱并不能买来幸福”这类的歌词。只有到你到了中年,经历了人生起伏以后才发现,生命的价值,幸福的定义和钱的功用。

大多中国人失去了信仰(如果“钱”不算作信仰的话)。我总相信还是有些人心里装着信仰的。我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认识个清华的高材生。我问她,你相信共产主义么?她说相信。之后,过了几个月便听说她准备考GRE,去美国了。当然,美国人是不相信共产主义的。她也许会在那里传播她的共产主义理想吧。祝她好运。也祝各位在美国的朋友好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